导读:
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,从2010-2019年,我国化工分类产品的出口金额持续增长,塑料类的产品增速最快,年均增速接近10%。从规模来看,有机化学品以及石油、石油产品及有关原料两个分类的出口金额规模最大。
疫情在全球蔓延,或对国内化工品出口造成不小影响。全球新冠肺炎已扩散至182个国家和地区,截至北京时间3月25日6时30分,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417698例。欧美疫情持续快速蔓延,美国加州、纽约州、伊利诺伊州等多州颁布“居家令”,全球的美签业务也已暂停办理。日韩的疫情相对稳定,两国新增病例已低于百例。拉美地区确诊病例持续增加,当地防控措施再升级。
近年来我国化工产品贸易总额总体保持相对平稳,受经济增速下降和贸易摩擦的综合影响,2019年贸易量出现回落,同比下降了6.24%。但化工产品的出口逆差正在逐步收窄,2017 年以来持续改善。
经过多年的产业发展与进步,以及过去多年产能转移,国内目前已经形成完善的化工产业配套,众多产品国内生产在全球具有领先地位。尤其不少化工大宗基础原料,国内生产在全球产业链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。在海外疫情持续发酵的背景下,出口需求的下滑或对不少化工产品影响较大。
进出口对不同产品与公司的影响不同
1.出口占产量比重较高的产品
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,从2010-2019年,我国化工分类产品的出口金额持续增长,塑料类的产品增速最快,年均增速接近10%。从规模来看,有机化学品以及石油、石油产品及有关原料两个分类的出口金额规模最大。
从具体产品来看, 2019年出口占比超过30%的产品主要包括橡胶助剂、钛白粉、聚氨酯、染料、磷化工、肥料等产品。尤其是促进剂、防老剂、硫酸铵、磷酸二铵、聚合MDI等产品出口占比较高,达到50%以上。
2.进口依存度较高的产品
2019年我国进口依存度超过30%的产品主要来自能源、炼油板块产品、基础化工品、高端塑料、橡胶、油脂化工等子行业。一方面是和天然资源禀赋关系较大,比如原油、天然气、橡胶、油脂化工等行业对进口需求较大;另一方面是和高端工艺技术关联度较高,比如工程塑料等。
3.不同企业的出口业务占比
从企业角度,根据2018年年报,共有30家上市公司海外收入占比50%以上,116家化工上市公司海外收入占比20%以上,涵盖农药、轮胎、化纤、聚氨酯等多个子行业。
出口占比与受影响的必然性思考
从数据来看,出口是消化国内部分化工产品产能的重要方面,但某些外需占比高的产品与公司不见得受到最大影响,比如农药,国内作为全球农药行业的“代工厂”,绝大部分产品用于出口,但在全产业链需求走弱的背景下,农化产品的需求或显示出一定的刚性。而另一方面,某些化工产品的直接下游虽处国内,比如涤纶等化纤产品,但纺织业景气度与全球经济密切相关,进而也会传导至产业链上游。
中期行业集中度提升或将加速,长期仍将回归宏观经济及公司基本面:短期来说,原油价格下跌将逐步传导至下游石化产品,国内外需求阶段性走弱,预计大部分化工品价格较难上涨。中期来看,尤其需要关注部分中小企业,受此前环保安全严监管,再加上此轮停工及用工难,行业集中度提升或将加速。从较长时间来看,国内原油以及其他化工品的需求仍将是基于宏观经济的变化而变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