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洗协

假口罩、假消毒液……电商平台怎么管?

2020-04-30市场监管半月沙龙

疫情期间,很多人曾经为口罩、消毒液捉急,你是否有这种经历?

家里库存少时,把电商App翻个遍。但是一旦看到电商有口罩和消毒液卖,是不是满心狐疑?

真的有货?

会不会有诈?

其实,各家电商平台也担心这个问题。疫情期间,各家电商平台都采取了一些有针对性手段,目标就是干掉假口罩假消毒液……平台非常清楚后果,一旦疫情期间有昧良心的东西摆平台上,“叔不可忍,大爷不可忍,全家都不能忍”。

这两天,正值知识产权宣传周,有热心网友发来其与拼多多店小二的私聊记录,就疫情期间口罩、消毒液等防疫物资的假冒治理给他们提了几个问题。他们是这样回复的:

网友:疫情这段时间,你们有没有专门对防疫物品进行检查?

小二:有的。公司高层牵头成立了“抗疫工作组”,对重点防疫商品开展了专项核审和抽样检验。另外,内部的平台治理人员设立“防疫品牌知识产权保障小组”,用最快速度响应权利人诉求,客服人员组建“疫情商品售后保障专项小组”,飞奔处理假冒伪劣商品投诉。

网友:你们怎么检查,才能找出哪些是假的防疫商品?

小二:先列出重点商品类别。疫情期间,口罩、消毒液、体温计、医用手套、防护服等几类防疫商品肯定要重点监控。再列出重点防控的品牌名单,比如3M、霍尼韦尔、飘安、滴露、巴芙、欧姆龙、可孚等牌子,要重点监测,防止冒牌。我们内部列了61个重点监测品牌。平台内上架销售的防疫商品,必须填写品牌名称,向平台提交授权证明、进货凭证等信息,不符合要求的禁止上架销售。最后就是升级自动识别技术,比如图文识别抓取,可以实现图片内容审查;比如智能算法模型,对热销的N95口罩、3M口罩等商品,一旦识别出假冒伪劣直接拦截下架。

网友:买口罩不只担心买假,还担心买不准。现在线上商品有忽悠人的现象,“纳米”“超滤”一堆玄乎的宣传语我们很难判断。这些是不是涉嫌虚假宣传?平台该怎么处理?

小二:拼多多升级了商品信息审查系统,就是应对利用与防疫相关的专利词汇进行虚假宣传的行为。我们将“纳米”“超滤”“热成像”这些涉及专利技术的词汇纳入监控审核范围,严格审核专利证明材料,如果没法提供有效专利证明材料、冒用专利词汇或者仿冒他人专利的商品,就屏蔽、下架。

网友:如果发现假冒商品,投诉后多长时间有处理反馈?

小二:“防疫品牌知识产权保障小组”设了专人专岗负责处理相关投诉,如果是防疫商品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投诉,就以最高优先级响应,接到投诉1日内一定有反馈。平台内部还有“先知系统”和“领航者系统”,简单来说,就是平台会把权利人投诉信息和消费者评价反馈信息比对,平台内会列出投诉多、消费者差评多的商品,实施重点监控、抽查核验。另外,我们也会对消费者差评、投诉集中的口罩、体温计、医用酒精灯等商品实施限售限流,对评价评分排名底部的商品进行曝光。

网友:如果买到假货,索赔方便吗?

小二:拼多多本来就设了假一赔十的规则,疫情期间必须严格执行。平台会根据侵权商品的历史订单信息,对所有购买该批次商品的消费者进行主动赔付。拼多多还和中国人民保险联合推出“正品险”服务,覆盖平台抗疫频道内所有防疫商品,确保消费者顺利获得赔付。平台也会对售假商家实施最严厉的惩处,售假商家信息会被录入“黑名单”,如果他改头换面再申请开店,平台有比对审查技术,会阻止他再次入驻。

网友:疫情期间,监管部门也在严打侵权假冒防疫物资。平台与监管部门是怎么配合的?

小二:拼多多靠平台大数据和假货识别模型,协助执法部门追查假货来源,快速移送侵权假冒违法行为线索。截至4月26日,拼多多已向市场监管部门移送185家涉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商家。2月20日,拼多多参加了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导的“涉疫跨平台联防联控工作机制”,通过市场监管部门与其他电商平台互通违法主体信息,联合防范售假商家跨平台从事违法经营,对售假者实行“一处清退、处处关店”。

0